据新华社天津9月17日电记者从天津大学得悉,该校组成生物学团队立异DNA存储算法,将十幅精选敦煌岩画存入DNA中,经过加快老化试验验证岩画信息在试验室常温下可保
据新华社天津9月17日电记者从天津大学得悉,该校组成生物学团队立异DNA存储算法,将十幅精选敦煌岩画存入DNA中,经过加快老化试验验证岩画信息在试验室常温下可保存千年,在9.4℃下可保存两万年。该算法支撑DNA分子成为世界上最牢靠的数据存储介质之一,能够让面对老化破损危机的人类文化遗产信息保存千年万年。该效果近来发表于《天然·通讯》上。DNA存储的敦煌岩画从结绳记事、仓颉造字到磁带、硬盘等现代磁光电存储技能,人类文明的开展与存储技能密切相关。跟着科学技能的前进,数据存储方法不断迭代立异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带领团队一向致力于下一代存储技能——DNA存储。“据世界数据公司估量,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到达惊人的175ZB(1ZB≈10的21次方字节)。全世界都在建数据中心,数据中心的能耗是惊人的。DNA存储因为其高存储密度与低能耗处理等特色,被视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存储技能,成为应对数据存储增加应战的新机遇。”元英进院士介绍说。2021年8月元英进教授团队获得DNA存储的重大突破,从头编码规划组成了一条长度为254886碱基对、专用于数据存储的酵母人工染色体,将两张经典图片和一段视频存储于人工染色体中,使用酵母繁衍完成了数据安稳仿制,并用纳米孔测序器材完成了数据快速读出与无错康复。